个人介绍
马晨皓,泰山科技学院智能工程学院2023级(专升本)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辅导员任亚敏老师。泰科双体六期凌云二部学员,带班老师陈欣、彭衍博。现就职于北京华为终端,担任服务运营岗位。

企业介绍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解决方案提供商,成立于1987年,总部位于中国深圳。华为专注于电信网络、企业网络、云计算和智能终端等领域,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超过30亿人口。作为全球最大的专利持有企业之一,华为持续投入研发,致力于推动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创新。公司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为运营商、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具有竞争力的产品与服务,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华为坚持开放合作生态,倡导“共建、共享、共赢”,在全球拥有众多合作伙伴,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

迷茫的起点:在平庸中寻找方向
我曾是最不起眼的学生,没有耀眼的才艺,没有过人的天赋,甚至连一份像样的简历都拿不出手。从专科到本科,再到步入职场,我就像一颗随风飘荡的蒲公英种子,不知道会落在哪里,更不确定能否生根发芽。时常把不如意归结于学历低、能力不足、就业环境差。这些借口,与其说是自我安慰,不如说是对现实的逃避。

第一次觉醒:在"不会"中找到成长的可能
专科三年,我做出了人生第一个重要决定——加入学校新媒体工作室。那时的我,连最基本的电脑操作都要从头学起:新建Excel表格、快捷键复制粘贴...这些对别人来说再简单不过的操作,我却需要反复练习。每天晚上在宿舍进行加练,从电脑小白到能独立运营公众号、剪辑视频,再到后来成为工作室负责人——这段经历教会我三个重要道理:成长始于突破舒适区:从不敢开口到侃侃而谈,从手足无措到从容应对;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要抓住真正能让自己增值的机会;先完成再完美:与其纠结"会不会",不如先行动再完善。
关键转折: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突破口
机械专业并不是我所长,就业前景让我陷入迷茫,进厂?小公司?微薄的薪资和一眼望到头的未来让我不甘心。于是,我决定背水一战开始专升本:考不上就进厂,考上了就继续拼。成功上岸,进入泰科,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我了解到"双体软件精英产业学院",好像与我的就业规划莫名契合,虽然我不是计算机背景,只有新媒体经验,但我还是决定试一试。面试时,我重点突出公众号运营经验,抓住每一次发言机会,最终成功入选第六期项目部,并担任学院的新媒体负责人,接触到了真实的职场项目。为了跟上节奏,我开启了"白天实践+晚上补课"的模式。这段经历让我明白:机会从不会等你完全准备好再降临。在双体的四个月中,我切切实实地体会到了真实的职场场景。每天忙忙碌碌,跟进每一场活动的后期宣传,一开始快节奏且有些陌生的工作让我有点招架吃力。但是团队的给力配合、新媒体负责老师欣姐的耐心指导以及对以往宣传风格的深入研究让我渐入佳境,直到我踏入职场,那一开始的陌生感夹杂着工作压力扑面而来的时候,我反而能沉着冷静有序地处理,我才知道,双体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技能的提升,更是对职场的适应能力和职场心态的培养与提升。

职场历练:在动荡中淬炼成长
转眼间大家都开始着手投递简历准备实习了,我也不例外。在彭老师和陈老师的指导下,我在经历了一轮轮的简历修改、模拟面试培训后,成功入职第一家实习公司--学而思,负责直播运营工作。面对全新的领域我不敢懈怠,没有系统教学,我就把每次的口头培训录音,下班后整理成系统文档,主动学习相关技能,能力等于信心,实习了三个月左右,学习的技能已经能够独挡一面。然而,教培行业的震荡让承诺的转正化为泡影。当身边同学陆续离开北京时,我选择再坚持一段时间。在学而思的实习让我看到,一线城市、一线大厂的企业文化、工作流程标准、处理问题的视野与格局,深深吸引着我,我才明白为什么双体一直支持和鼓励我们去大城市,进大厂。在实习的一年间,我先后加入新东方和核桃编程,在新媒运营行业找寻自己的落脚点,在这个过程中,我一刻也没有懈怠,像一块海绵,在大厂里汲取技能,主动学习业务,拓展知识面。一年的实习时间飞驰而过,我的三段大厂经历也落下了帷幕。
华丽转身:在华为开启新篇章
毕业在即,面对行业的持续低迷,我决定及时调整方向,冲击超一线大厂。凭借这一年的运营实习经验积累,我通过三轮严格面试,最终斩获华为校招Offer。回望来时路,从专科到华为,我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跨越。这一年的成长,我也深有感悟:职场上我们既要专注于专业技能的提升,也要关注自身核心可迁移能力的培养。这段经历告诉我: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坚持,终将在某个时刻连点成线。

现在的我依然普通,但已不再平庸。因为我知道,只要保持成长的心态,每个人都能书写属于自己的逆袭篇章。当我们身处不利环境时,也要记得:"你不是没有成长,你是在扎根。在别人看不见的地方努力,终将在别人看得见的地方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