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李卓衡,泰山科技学院2021级电子信息工程(高本)21-1班学生,辅导员宋孟晨老师。双体七期启宸一部学员,带班教师赵菁雅、孙传波。签约就业于仲利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担任融资租赁客户经理岗位。

公司介绍
仲利国际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总部设立于上海,是上市公司中租控股在中国大陆设立的融资租赁公司,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系统化、全方位、一站式的金融服务,成为中小微企业业务成长的伙伴、企业发展的推手。截止2024年底,仲利国际已在全国36个城市设立据点,中国大陆市场投放400亿资金,获利40亿,获利能力在融资租赁行业名列前茅。

键盘敲出的新世界,比考研大纲更滚烫
拖着行李箱走进泰科校门那天,太阳把柏油路晒得冒热气。看着迎新棚上“欢迎新同学”的红横幅,我突然不知道脚该往哪放。宿舍楼下的公告栏贴满社团招新海报,学长拍着我肩膀说“先考个四六级,后面再准备考研”,我嗯啊着点头,其实心里空落落的,像揣着个破了洞的篮球。
大一时候C语言课,撞进了我的生活。第一节课老师让敲“Hello World”,我对着键盘手指头都拧成了麻花。明明照着课本抄的代码,运行时却跳出一屏幕红得刺眼的字,我攥着鼠标的手直冒汗。有人嘟囔着“算了,明天找老师抄答案得了。”“不能认输”我心里默念,打开手机搜攻略,对着课本一行行抠代码,当系统突然吐出正确结果时,我盯着屏幕,好像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大三那年,我成了自习室的常客。书包里塞着《考研数学真题》,其实翻开第一页就犯困。我盯着那行“极限存在准则”,脑子里却全是昨晚没完成的代码。脑海中有个声音反复出现——考研这条路真的适合我吗?
双体宣讲会是同院的学长推荐我去的,他拍着我胳膊说“去听听呗,反正你在自习室也是发呆”。我揣着半瓶没喝完的可乐,踩着点进了阶梯教室,找了个后排角落的位置,心里想着“听听就走,耽误不了晚自习”。直到双体老师站上台,调出北上广深的办公区照片,说双体学员能直接对接大厂项目,“去年有个学长现在在亚信做后端,上个月刚发了奖金”。我握着可乐的手紧了紧——那些在深夜敲代码的日子,原来真能铺出一条通往远方的路。心像被篮球砸了一下。
报名前一晚,我在操场走了八圈。考研群里还在刷“倒计时”,我盯着屏幕想了好久——相信自己,拼一次!

双体半年,像一场与知识的热恋,学得尽兴,更活得滚烫!我们主要钻研JAVA编程,天天围着模拟项目转。我和五名同学组成小组,要开发一个简易的后台管理系统。我们按照JAVA编程的规范,每天小组汇报进度,谁的模块卡壳了,其他人就凑过去帮忙。有次我负责的模块总出bug,提交代码时把整个系统都带崩了,组长买了六杯奶茶,说“咱拆开来一行行查”。那三天我们一遍一遍尝试,终于在第四天凌晨调好。当系统顺畅运行的那一刻,我们组一起欢呼击掌,手都拍红了。
孙老师来验收时,拍着我肩膀说:“你们这协作劲儿,到了大厂也吃得开。”后来我们拿到了优秀小组称号,我电脑里存的JAVA编程笔记,比考研时的习题集还厚。
现在总算明白,考研不是唯一的出路。泰科教会我的,不是要考多少分、拿多少证,而是敢对自己说:“这条路我想试试,哪怕要去千里之外闯一闯呢。”心要是敢往宽了想,脚下的路,自然能铺到星光深处
在双体的两次转身:从败选者到基地总理
第一次站在双体学院基地总经理竞选台上时,我攥着发言稿的手一直在抖。讲台下160多张面孔里,有并肩熬夜做项目的伙伴,也有孜孜不倦的老师。当计票员清亮的声音念出“差距七票”的瞬间,我感觉整个教室的空气都凝固了。台下响起礼貌性的掌声,那些细碎的声响像针一样扎在心上。
竞选结束后,我一个人坐在空荡荡的路演大厅,口袋里那张熬夜改了六遍的演讲稿,被手指捏得发皱。
赵老师找到了我,她拍拍我的肩膀说“比起说‘我能做到什么’,大家更想知道‘你已经做到过什么 ’”。
从那天起,别人不愿接的部门活动策划,我绞尽脑汁地改方案;项目部门例会时,我认真记录每位成员的发言,再把零散的建议梳理成条理清晰的文档;积极参与到部门承办的每个活动中,主动承担起主持工作、策划组织工作、新媒体宣传工作等。
这些细碎的坚持像水滴石穿,慢慢改变着什么。第二次竞选时,当我站在同样的位置,不再需要紧攥发言稿——那些在活动中处理过的突发状况、和同学深夜讨论过的方案、在活动场地跑过的无数个来回,都成了最生动的语言。

宣布结果的那一刻,我想起2个月前此刻的自己。原来成长从不是一蹴而就的奇迹,而是把“我不行”的叹息,熬成“我可以”的底气。现在的我终于懂得:所有打不倒我们的,终将让我们站得更稳。
现在每次走过双体的走廊,总会想起那两次站在台上的自己。前者带着一腔热血,后者揣着满心敬畏。而让我从前者变成后者的,除了那些挑灯夜战的日子,更有那句藏在心里的谢谢——谢谢那个在我犹豫时,提醒我“能力会成长,但初心要留住”的人。
从海投碰壁到offer赢家:双体教会我的不止编程
双体的日子过得像按了快进键,前一天还在和小组调试JAVA代码,转眼就到了投简历的季节。我攥着鼠标在招聘网站上翻来覆去,眼里只盯着 “Java开发”“后端工程师”这些关键词——从接触编程那天起,我就认定自己要敲一辈子代码。
最先慌起来的是十月,同组的三个兄弟陆续收到面试通知。我毫无头绪地海投,管它是需要五年经验的资深岗,还是要求精通七八种语言的全栈岗,只要带“程序员”三个字就往上冲。邮箱里的自动回复堆成了山,真正的面试邀请却寥寥无几。
有天凌晨,我对着电脑屏幕数投递记录,整整两百一十三份,突然万分沮丧。从那天起,我不再碰招聘网站,每天坐在教室里,却一页书也看不进去。赵老师找到我,塞给我一颗水果糖,“听说你最近没去参加校招活动?”我捏着糖纸嘟囔:“投了两百多个编程岗,连个面试都没有......”话音刚落,赵老师微笑着说:“你忘了自己还是基地总经理?招新生那会儿,你带着二十多名干部从分工到宣讲全搞定,招新人数超目标达成,这可不是普通程序员能做到的。”

这话像电流窜过脑袋。我猛地想起担任基地总经理时的日子:招新启动会上,蔡老师把学院管理干部划分成不同的小组,策划组负责设计纳新活动,宣讲组负责打磨话术,品宣组做在线直播。为了打造最好的宣讲效果,我和宣讲组组长,熬夜加班,反复琢磨每句话、每个手势,组员们在会议室反复练习宣讲,从站姿到语速练习,力求完美。那天下午,我们在办公室聊了很久。“要不要试试职场路线?”赵老师目光坚定地说,“技术是你的底气,沟通协作是你的翅膀。”
重新改简历的那周,我像换了个人。我把基地招新的经历浓墨重彩地写进去。赵老师逐字逐句帮我打磨,连“组织招新活动”都细化成“从活动策划到数据复盘全流程把控,形成可复用的纳新方案”。投出第一份项目管理岗简历的那天,我手心直冒汗。没想到第三天就收到了面试邀请,HR在电话里特意提到:“我们很看重你带领团队从0到1完成招新的经历。”紧接着是第二家、第三家……
赵老师成了我的“专属面试官”,每天晚自习都在教室模拟面试场景。收到仲利的面试通知时,我正在修改自我介绍。邮件弹出来的瞬间,鼠标差点掉地上。面试那天我起得比闹钟早,对着镜子把衬衫领口扯了又扯。视频接通时,HR的第一个问题就撞进赵老师圈过的重点:“说说你带团队做项目时,最棘手的一次协调经历。”我想起招新时为了协调宣讲会场地变更,调动小组应急的日子,越说越起劲。
最后一个问题答完,HR笑着说“等通知吧”,我看见她在笔记本上画了个对号。挂掉视频的那一刻,我在宿舍原地跳了三下,差点撞翻书架。

现在在仲利工作半年了,每次主持小组例会,总会想起双体招新时开调度会的场景。每一次突发状况的轻松应对,都离不开双体给我的培养。
站在新起点回望,才懂那些藏着学校 “完满教育” 的远见,浸着学院 “扶上马送一程” 的温暖。感恩泰科,感恩双体,感恩相遇,让平凡的我们,有了触摸星光的可能。